云竇
基本解釋
云氣出沒的山洞。 南朝 宋 鮑照 《登廬山》詩之一:“松磴上迷密,云竇下縱橫。” 唐 馬戴 《山行偶作》詩:“石門斜月入,云竇暗泉通。” 前蜀 韋莊 《宿山家》詩:“山行侵夜到,云竇一星燈。” 元 周權 《接竹引泉》詩:“連筒入云竇,勢接河漢遙。”
成語(Idiom):云竇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d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云彩在山竇之間飄動,形容景色美麗、壯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云竇是由“云”和“竇”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云指天空中的云彩,竇指山洞或山窩。云竇一詞形象地描繪了云彩在山洞之間飄動的景象,意為景色美麗、壯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云竇一詞通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色的美麗,特別是山間云霧繚繞的壯麗景象。可以用來描述山水之美、云霧之美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云竇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文學家謝靈運的《謝靈運集·感舊》中的一句詩:“登樓望云竇,幾日滯芳心。”這句詩描繪了登樓望云的情景,形容了美麗的山間云霧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云竇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山間的云竇美不勝收,讓人仿佛置身仙境。
2. 晨曦中,云竇繚繞,山水如畫,令人心曠神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自己站在山間,云彩在山洞之間飄動的景象,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山水畫和山水詩,深入了解中國文化中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贊美。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山間的云竇像是一幅美麗的畫,讓人忍不住想畫下來。
2. 初中生:我爬上山頂,看到山間的云竇,仿佛置身仙境。
3. 高中生:登上高山,遠望云竇,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與寧靜。
4. 大學生:在人跡罕至的山間,我發現了一片云竇,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