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獘
成語(Idiom):垢獘(gòu yòu)
發音(Pronunciation):gòu y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敗壞或行為不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垢獘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品質不好或者行為不正派。這個成語源自《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原意是指獘,一種疾病,引申為品德敗壞,不潔凈。后來,垢獘也被引申為行為不端正,不道德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垢獘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道德敗壞、行為不端正的人。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做壞事、不守規矩、違反道德準則的人。同時,也可用于形容某些行為不端正的團體或組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左傳·昭公二十三年》的記載,垢獘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魯國國君昭公曾經因為寵信妾宮而導致國家道德敗壞,政治腐敗,國家陷入混亂。這個故事成為了垢獘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垢獘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垢和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垢獘不堪,不值得信任。
2. 這個組織垢獘,行為不端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垢獘的發音,將“垢”想象成“臟”的意思,將“獘”想象成“疾病”的意思,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垢獘相關的成語,如“垢面蓬頭”、“饑不擇食”等,了解更多有關品德、行為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垢獘的壞孩子,老師經常批評他。
2. 初中生:這個學校的食堂垢獘,飯菜質量很差。
3. 高中生:他的行為垢獘,經常欺負同學。
4. 大學生:這個政府部門垢獘,貪污腐敗,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