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肆
基本解釋
古代伎人俳優的賣藝場所。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殿上下回廊,皆關樸錢物,飲食。伎藝人作場勾肆。羅列左右。”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射字法》:“用拊掌法代擊鼓,殊無勾肆市井俗態,此天下太平,優游無事,謾以取一時之笑樂耳。”
成語(Idiom):勾肆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思活動不正當,不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勾肆一詞由“勾”和“肆”兩個字組成。“勾”原指彎曲、歪斜,引申為邪惡、不正之意;“肆”指放縱、隨意。合在一起,表示人心思活動不正當,不端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思想行為不正派、不端正,有時也可用來形容物品或事物有違常理、不合規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勾肆”的具體起源尚無確切的記載,但在古代文獻中有多次提及。這個成語可能起源于古代道德觀念,強調人應當遵循正直、誠實的思想和行為準則,不得違背道德規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常常勾肆,讓人感到不舒服。
2. 這種不正當的思想行為是勾肆的表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勾”字的形狀,想象一個人彎曲、歪斜的樣子,表示他的思想行為不正當。同時,也可以注意“肆”字的發音與“私”的發音相似,暗示了不正當的私心思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道德、倫理相關的成語,如“正直無私”、“忠誠義氣”等,可以幫助加深對勾肆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很勾肆,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一些青少年因為上網成癮而勾肆起來。
3. 高中生:社會上存在一些勾肆的現象,需要引起重視。
4. 大學生:在職場上,遇到勾肆的競爭是很常見的。
5. 成年人:我們應該堅守道德底線,不要陷入勾肆的思想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