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躐
成語(Idiom):狎躐(xiá lèi)
發音(Pronunciation):xiá l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尊長或上級不恭敬,不尊重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狎躐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狎”表示親近、熟悉,而“躐”則表示踐踏、藐視。狎躐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對于尊長或上級不恭敬,不尊重的行為。它強調了對權威的不敬,是一種不端之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長輩或上級不恭敬的行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尊重他人、不遵守規則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狎躐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古代中國有一個叫做公叔文子的人,他是魯國的大臣,也是孔子的老師。有一次,公叔文子對魯昭公進行了一次不敬的行為,他在魯昭公的面前吹奏笙簫,以示自己的才華。這種行為被認為是對魯昭公的不尊重,因此被人們稱之為狎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狎躐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狎”是動詞,表示親近、熟悉的意思;而“躐”是賓語,表示踐踏、藐視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竟然狎躐長輩,真是太不懂禮貌了。
2. 這個員工對上司的指示狎躐不恭,應該受到嚴肅的處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形象化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踩在長輩或上級的腳上,表示對他們的不尊重和不敬。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或歷史故事來進一步了解狎躐這個成語的用法和背景。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不遜于席”、“不敬于宗”等,來擴大對于不尊重和不恭敬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狎躐老師的規定,不遵守課堂紀律。
2. 初中生:他狎躐長輩,不尊重父母的意見。
3. 高中生:他狎躐上級領導,不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
4. 大學生:他狎躐教授,對待學術研究不夠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