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沍
基本解釋
冰凍。 明 歸有光 《通政使司右參議張公墓表》:“知 濟寧州 ,至則減損戶徭,拊循流亡。州水陸二驛併,水驛須冰沍乃給陸,以省其費。” 清 吳喬 《雪夜感懷》詩:“不知冰沍何時了,一見梅花眼便清。”
成語(Idiom):冰沍 (bīng huò)
發音(Pronunciation):bīng 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冷得像冰一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冰沍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寒冷的天氣或環境。比喻非常寒冷,冰涼刺骨。冰沍的寒冷程度往往超過了一般的冷,給人一種極度寒冷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冰沍常用于描述寒冷的冬天,也可以用來形容冷酷無情的人或事物。例如在描述寒冷的天氣時,可以說“今天的天氣真是冰沍透骨”,形容寒冷程度極高。在形容冷酷無情的人時,可以說“他的眼神冰沍如冰”,形容其冷漠無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冰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文心雕龍·吳子充訓》一書中,原文是“冰沍透骨”。這個成語的起源故事并不詳細,但根據字面意思可以推測,冰沍的形象描述源于冰冷的天氣,寒冷的感覺讓人感到像被冰沍所侵襲一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冰沍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天的冰沍天氣讓人感到無比寒冷。
2. 冬天的風吹得人感到冰沍透骨。
3. 她的眼神冰沍如冰,讓人感到心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自己置身于一個極寒的冰凍世界中,感受冰沍的寒冷,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冰沍相關的成語,如“冰天雪地”、“冰清玉潔”等,以擴展對寒冷與冰凍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冰沍的天氣下,我穿上厚厚的棉衣才不會凍到。
2. 初中生:冬天的冰沍天氣讓人感到心靈受寒。
3. 高中生:他的冷漠和無情讓人感到冰沍透骨。
以上是關于成語“冰沍”的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