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技
基本解釋
(1).古指工商業。 漢 賈誼 《論積貯疏》:“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明史·高巍傳》:“疏墾 河南 、 山東 、 北平 荒田,又條上抑末技、慎選舉、惜名器數事, 太祖 嘉納之。”
(2).謂不足道的技藝;小技。 漢 班固 《幽通賦》:“ 養 流睇而猨號兮, 李 虎發而石開。非精神其焉通兮,茍無實其孰信。操末技猶必然兮,矧耽躬於道真。” 宋 陳師道 《出清口》詩:“文章末技將自效,語不驚人神可嚇。”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下》:“夫書畫末技, 鐘 、 王 、 顧 、 陸 ,咸負此稱。” 魯迅 《書信集·致姚克》:“所以其實是能作大幅油畫,卻不能作‘末技’之插畫的。”
末技(mò jì)
發音:mò jì
基本含義:指某種技能、手段或方法已經到了最后一招,無法再繼續發展或提高。
詳細解釋:末技源于武術中的“末技”,意為最后一招,也就是說已經沒有后續的技能可用。在現代漢語中,末技常用來形容某種技能或手段已經到了極限,無法再進一步提高。這個詞語也可以表示某種技能的最后一招,常用于形容某人在面臨困境時所能施展的最后手段。
使用場景:末技這個詞語常用于描述某人在面臨困境時所能施展的最后手段。例如,當一個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難題,嘗試了各種方法和技巧后仍然無法解決,他可能會說自己已經用盡了末技。此外,末技還可以用于形容某種技能或手段已經到了極限,無法再進一步提高的情況。
故事起源:關于末技的起源暫無明確的故事或典故,但可以推測它可能源自于古代武術中的“末技”。武術中的末技指的是最后一招,也就是說在戰斗中已經沒有后續的技能可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匯逐漸引申為某種技能或手段已經到了極限,無法再進一步提高。
成語結構:形容詞+名詞
例句:
1. 他在比賽中用盡了末技,但還是沒能贏得勝利。
2. 這個項目的研究已經到了末技,我們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
3.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臨各種困境,但只要努力不放棄,總會找到突破的末技。
記憶技巧:可以使用“末技”的發音來記憶這個詞語。同時,可以將“末技”與武術中的最后一招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戰斗中用盡了所有的技能后,只剩下這最后一招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武術感興趣,可以深入了解武術的歷史、發展以及不同流派的特點。此外,你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末技相關的成語,如“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等,以擴展你的詞匯量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在考試中用盡了末技,但還是沒能得到滿分。
初中生:面對強大的對手,他只能使出末技來保護自己。
高中生:在準備高考的過程中,他已經用盡了末技,不敢有絲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