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厘
陟厘(zhì lí)
發音:zhì lí
基本含義:形容走得很慢,小心翼翼。
詳細解釋:陟厘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陟”(zhì)意為上升、攀登,而“厘”(lí)意為小分、微小。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形容行走緩慢,小心翼翼。它也常用來形容思考問題或做事情時小心謹慎,不敢大意。
使用場景:陟厘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走路緩慢,步履蹣跚的情景。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處理問題時非常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馬虎的態度。這個成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陟厘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五年》這本古代文獻中。故事中,當時有人問孔子關于秦國的事情,孔子回答說:“我不敢陟厘以聽聞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不敢妄聽聞秦國的事情,因為秦國的強大讓我感到憂慮。從此以后,陟厘這個成語就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小心翼翼地行走或處理事情。
成語結構:陟厘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
1. 他受了傷,走路陟厘地往前挪。
2. 在面對重要決策時,我們必須陟厘行事,不能草率行事。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陟厘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攀登一座非常陡峭的山峰,他的腳步非常緩慢,小心翼翼地向上爬。這個形象可以幫助我們記住陟厘的含義。
延伸學習: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和成語詞典。還可以嘗試運用成語來寫文章或演講,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走路陟厘地走過河邊的石頭。
2. 初中生: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陟厘行事,不隨意亂扔垃圾。
3. 高中生:在備考期間,我會陟厘行事,每天按時復習,不敢有絲毫懈怠。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陟厘行事,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為同學們服務。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