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傷
基本解釋
指樹木的倒勾刺?!?a href="/r_ci_38f05a469e9df6e77baf9f1f75c10010/" target="_blank">山海經·中山經》:“ 講山 ……有木焉,名曰帝屋,葉狀如椒,反傷赤實,可以御兇。” 郭璞 注:“反傷,刺下勾也。” 袁珂 校注:“傷,刺也;《方言》卷三 郭璞 注云:‘《山海經》謂刺為傷也?!?/p>
成語(Idiom):反傷(fǎn shāng)
發音(Pronunciation):fǎn s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遭受到攻擊、傷害的人反過來加以還擊、反擊對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反傷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反”表示反過來,而“傷”表示傷害。成語的基本意思是指當一個人受到攻擊或傷害時,他會以同樣的方式反擊對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在被攻擊或受傷的情況下,一個人能夠以同樣的方式還擊或反擊對方。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時能夠堅決捍衛自己的權益,或者在面對困難時能夠勇敢地反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據說,在古代戰爭中,士兵們經常在戰斗中受傷。有一次,一名士兵被敵人的攻擊重傷,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反擊了敵人,最終成功保護了自己。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表示遭受到攻擊后反擊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反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反”表示反過來,而“傷”表示傷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總是能夠反傷,從不輕易退縮。
2. 她受到了很多冷嘲熱諷,但她始終選擇了反傷回擊,讓那些人無話可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反傷”與一個具體的故事情節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士兵在戰斗中受傷后,他用最后一口氣反擊了敵人,保護了自己。這個故事情節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反傷”相關的成語,例如“以傷還傷”、“以牙還牙”等。這些成語都與遭受攻擊后反擊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被小紅推倒了,他生氣地反傷了小紅。
2. 小學生:雖然小明受到了同學的欺負,但他勇敢地反傷回去,保護了自己的權益。
3. 初中生:在面對挑戰時,我們不能被打倒,而是要反傷,堅持自己的信念。
4. 高中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要學會反傷,不被困難擊倒,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