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
成語(Idiom):旌德
發音(Pronunciation):jīng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高尚,道德行為光明正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旌德是由“旌”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旌”是旗幟的意思,象征著光明和正義。“德”指的是道德品質和行為。旌德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表現出光明正大的道德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旌德常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表達對他正直、誠實、公正的認可和贊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困難時仍然堅持正義、不受誘惑,以及積極幫助他人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旌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故事《左傳》。故事中,晉國有一位名叫晉鄙的官員,他在外地任職時,被貴族的女兒所誘惑,不顧道德和法律,與她私通。后來,他被召回晉國,要接受審判。晉國的國君聽說他的罪行后,非常憤怒,決定將他處死。晉鄙在行刑之前,請求國君讓他舉行一次晚宴,國君同意了。晚宴上,晉鄙卻并沒有盡情享受,而是在宴會上大聲痛哭,向所有賓客坦白了自己的罪行。晉鄙的這種坦誠和懺悔的行為,讓國君深受感動,決定寬恕他。從此以后,人們用“旌德”來形容一個人坦誠面對自己的錯誤,并通過真誠的懺悔來獲得寬恕和改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旌德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上是一個名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人正直,一直被大家稱為旌德之士。
2. 盡管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他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展現了旌德的品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旌德”這個成語與“旗幟”和“道德”兩個詞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高高飄揚的旗幟,象征著光明和正義的道德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文化和成語的知識,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或參加相關的課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是一個旌德的孩子,他總是與同學們分享玩具。
2. 小學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旌德的榜樣,不作弊,不欺負同學。
3.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旌德的人,要誠實守信,不偷不搶。
4. 高中生:在學校里,我們要追求旌德的品質,不要參與欺凌行為。
5.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做一個旌德的人,積極參與公益活動,關心社會問題。
希望以上對“旌德”這個詞語的學習指南能夠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