膆子
成語(Idiom):膆子(sū zi)
發音(Pronunciation):sū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粗糙、簡陋、不精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膆子原指粗糙的衣物,后來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簡陋、不精致的樣子。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容貌、衣著或事物的制作粗糙、簡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人的外表或穿著不整潔、不精致,也可以用于形容物品的制作粗糙、簡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昭公到一個山林中,看到一個人穿著破舊的衣服,衣服上還有很多補丁,于是昭公問他的衣服是什么,那個人回答說:“這是膆子。”后來,膆子就成為了形容粗糙、簡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膆”和“子”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衣服穿得像膆子一樣,一點也不精致。
2. 這個小屋子簡直就是個膆子,連門窗都破破爛爛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膆子的發音“蘇子”,然后想象一個人穿著破舊的衣服,衣服上還有很多補丁,形象地描述他的衣服像膆子一樣粗糙、簡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膆子”相關的成語,如“膆品”(sū pǐn)形容物品粗糙、簡陋;“膆糧”(sū liáng)形容粗糙的食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像畫得像膆子一樣,線條都不流暢。
2. 初中生:這個手機屏幕又小又模糊,簡直就是個膆子。
3. 高中生:他的作文寫得像膆子一樣,語法錯誤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