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骸
成語(Idiom):捐骸(juān hái)
發音(Pronunciation):juān h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公共利益而舍棄個人利益,奉獻自己的身體或生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捐骸源自于《左傳·昭公十四年》:“公將以捐骸,故使君子。”意為為了公共利益,舍棄個人利益,表現出高尚的品德和無私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為了追求公共利益而舍棄個人利益的行為,或者贊美那些無私奉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春秋時期,齊國國君昭公曾經有一位忠臣叫做君子。當時齊國正面臨著外敵入侵的威脅,君子主動請纓,表示愿意為國家捐出自己的骸骨。昭公被他的忠誠和無私所感動,最終沒有讓君子捐骸,而是重用了他。從此以后,“捐骸”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毫不猶豫地捐骸,為了保護故鄉的安寧。
2. 這位醫生捐骸多年,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捐骸”與無私奉獻的精神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骸骨捐出來,為了追求公共利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舍己為人”、“忘我工作”等,進一步拓寬對無私奉獻精神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是真正的捐骸英雄,為了保護大家的安全,他們不惜一切代價。
2. 初中生: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能夠有人愿意捐骸為公共利益著想,真是可貴。
3. 高中生:捐骸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我們應該向那些無私奉獻的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