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突
成語(Idiom):搪突
發音(Pronunciation):táng t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避開、回避問題或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搪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搪指的是避開或回避的意思,突意味著問題或責任。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避開或回避問題或責任,不直接面對或解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搪突常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組織在面對困難、責任或問題時不愿意直接面對,而是選擇回避或逃避。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個人的行為,也可以用于描述集體、組織或政府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搪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該書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的魯國,當時魯國的國君季文子因為一系列的失策導致國家陷入困境。他面臨著巨大的責任和壓力,但他卻選擇回避問題,不愿意直接面對。這個故事成為了搪突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搪突是一個動賓短語的結構,搪為動詞,突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搪突問題,從來不愿意直面困難。
2. 這家公司一直在搪突責任,沒有解決問題的意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搪突這個成語??梢韵胂笞约好鎸σ粋€問題或責任時,卻選擇繞著問題走,就像是躲避或回避一樣,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搪突相關的成語,如搪塞、推諉等,以加深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搪突作業,從不按時完成。
2. 初中生:老師問他為什么沒有參加活動,他只是搪突說自己有其他事情。
3. 高中生:政府官員在面對質疑時常常搪突問題,不愿意回答。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