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銖
基本解釋
(1).一分一銖。《后漢書·方術傳·華佗》:“精於方藥,處齊不過數種,心識分銖,不假稱量。”
(2).形容極少。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八:“人有數婦,暴面於道,尋道爭分銖,以給其夫輿馬衣資。” 唐 沉亞之 《上使主第三書》:“ 亞之 幸蒙過意,提在賓階,雖無分銖之能以事萬一,然誓將鞭勵,孱謹以效終身。”
(3).古代弓上測定射箭遠近的標志。《文選·潘岳<射雉賦>》:“於是筭分銖,商遠邇,揆懸刀,騁絶技。” 徐爰 注:“分銖,弩牙后刻畫定矢所至遠近之處也。”
成語(Idiom):分銖(fēn zhū)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z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分銖意為極為細小的分量或差異,形容十分微小或微不足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銖源自古代中國的貨幣制度,銖是一種古代的重量單位,非常輕微。這個成語形容事物之間的差別或分量非常微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分銖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間的微小差異或分量,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行為或態度的微不足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秦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李斯的官員,他非常注重細節和精確性。有一次,李斯在計算某個工程的重量時,他發現了一種非常輕微的差異。李斯認為這個差異微不足道,但他還是將這個差異進行了詳細的計算和記錄。后來,這個故事流傳開來,人們用“分銖”來形容微小的差異或分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分銖為主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種顏色的差別真是分銖不差。
2. 他對你的批評只是分銖之差,不必太在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分銖”與“微小的差異”聯系起來,想象一下用一把銖進行微量稱量的情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分銖”相關的成語,如“分毫不爽”、“分寸之間”等,豐富對微小差異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兩只螞蟻的體重差距只有分銖之差。
初中生:他們的成績只有分銖之差,都非常優秀。
高中生:這兩個方案在效果上只有分銖之差,我們需要仔細比較。
大學生:這兩個理論在某些細節上有微小的分銖差異,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