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
基本解釋
◎ 太虛 tàixū
(1) [heaven]∶天,天空
(2) [the great void;the universe]∶古代哲學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實體氣
英文翻譯
1.[書] the universe; the great void
詳細解釋
(1).謂空寂玄奧之境。《莊子·知北游》:“是以不過乎 崐崙 ,不游乎太虛。”《紅樓夢》第一二○回:“太虛幻境,即是真如福地。” 清 陳夢雷 《去者日以疏》詩:“冥心歸太虛,天地與同壽。”
(2).指天,天空。《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 李善 注:“太虛,謂天也。” 清 黃鷟來 《詠史》之二:“壯志彌激烈,氣欲凌太虛。”
(3).謂宇宙。 南朝 梁 沉約 《均圣論》:“我之所久,莫過 軒 羲 ;而天地之在彼太虛,猶 軒 羲 之在彼天地。” 唐 陸龜蒙 《江湖散人傳》:“天地大者也,在太虛中一物耳。”
(4).古代哲學概念。指宇宙萬物最原始的實體--氣。 宋 張載 《正蒙·太和》:“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十四》:“太虛之精氣流動,充盈於天地之間。”
成語(Idiom):太虛
發音(Pronunciation):tài x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虛幻、空幻的樣子或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虛一詞來源于《周易》中的“太虛”。在《周易》中,“太虛”是指宇宙的原始狀態,是一種虛無、無形的存在。后來,人們將“太虛”引申為形容事物虛幻、空幻的樣子或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太虛常用來形容事物無法實現、不切實際或缺乏真實性的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太虛來形容某人的夢想或計劃過于空泛,缺乏實際可行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虛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中,后來逐漸被人們引申為成語。太虛在《周易》中代表著宇宙的原始狀態,是一種虛無、無形的存在。后來,人們將“太虛”引申為形容事物虛幻、空幻的樣子或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虛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計劃太虛了,根本無法實現。
2. 這個項目的前景太虛了,不值得投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周易》中的“太虛”聯系起來,想象宇宙的原始狀態是一種虛無、無形的存在,從而記憶“太虛”一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深入學習《周易》中的“太虛”概念,了解更多關于宇宙起源和哲學思考的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做了一個太虛的夢,夢見自己飛上了天空。
2. 初中生:他的想法太虛了,根本不現實。
3. 高中生:這個理論太虛了,沒有實際證據支持。
4. 大學生:他的演講充滿了太虛的理論,缺乏實際案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