瘖默
成語(Idiom):瘖默
發音(Pronunciation):yīn m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憤怒或悲痛而失去語言能力,形容內心極度沉痛或憤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瘖默是由“瘖”和“默”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瘖”指失去說話能力,“默”指不說話。瘖默形容人因極度的憤怒或悲痛而無法開口說話的狀態,內心沉痛或憤怒到極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瘖默多用于形容人在遭受重大打擊、悲傷或憤怒時,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內心深受折磨的情境。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的內心痛苦、憤怒或無奈,也可以用于描繪社會或歷史事件中的極度悲痛或憤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瘖默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故事中,有一個叫王居士的人因為妻子被人誣陷而被官府逮捕,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清白,拒絕了官府的提審,寧愿選擇自縊而死。王居士的兒子王明仁得知父親的死訊后,悲痛欲絕,無法開口說話,成了瘖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瘖默是由兩個形容詞構成的成語,形容詞“瘖”表示失去說話能力,形容詞“默”表示不說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得知好友突然去世的消息后,他陷入了瘖默的狀態。
2. 面對不公正的待遇,他選擇了瘖默,不再爭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憤怒或悲痛而無法開口說話,內心深受折磨的情景,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這是一部明代的短篇小說集,其中包含了許多成語和寓言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得知狗狗被車撞了,我感到非常傷心,整個人都瘖默了。
2. 初中生:在面對考試作弊的事實時,他選擇了瘖默,不再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
3. 高中生:在看到社會不公正的現象時,我感到憤怒無比,仿佛被瘖默了一樣,無法發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