齷齪
成語(Idiom):齷齪(wò chuò)
發音(Pronunciation):wò c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行不正派,品德敗壞,道德上的骯臟和不正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齷齪一詞形容一個人的品德、行為或思想有污點,不正派,不值得信任。它強調了一個人的道德敗壞和骯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行為不端、品德敗壞、不誠實的人。可以用在描述個人、組織或社會的不良行為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為政》中有一則關于孔子的故事。有一次,孔子在魯國的大街上看到一只狗吃人的尸體,他非常震驚。他說:“這只狗真是齷齪!”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齷齪這個詞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齷齪是由兩個相同的漢字組成的,表示強調和加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真是齷齪,連自己的親人都欺騙。
2. 這個政府腐敗齷齪,完全喪失了公信力。
3. 不要和那些齷齪的人交往,否則會被他們帶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齷齪這個詞與“污濁”或“骯臟”這樣的形容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同時,可以嘗試構建一個故事情節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齷齪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成語,例如“齷齪不堪”、“齷齪之徒”等等。可以進一步學習這些成語,擴展對齷齪這一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真是齷齪,總是欺負我們。
2. 初中生:這個公司的經營方式真是齷齪,充滿了欺騙和不公平。
3. 高中生:政府的腐敗行為讓人感到齷齪,我們需要改革和清除這些不良現象。
4. 大學生:在商業競爭中,有些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這種齷齪的行為應該受到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