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谷
成語(Idiom):撥谷
發音(Pronunciation):bō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撥谷是一個形容詞,指的是人有才智、有見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撥谷的字面意思是指用手指在糠谷上輕輕一撥,糠谷散落出來。引申為人有才智、有見識,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善于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撥谷常用于形容人的智慧、見識和眼光敏銳。可以用來贊美有才華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些人只看表面,缺乏深入思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撥谷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故事中,淮陰侯劉邦在籌劃起義時,遇到了一個名叫張良的智者。張良用一碗米飯來考察劉邦,劉邦撥開米飯上的糠谷,立即看出了張良的才智。從此,撥谷成為形容有才智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撥谷是一個動詞短語,由“撥”和“谷”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撥谷的人,總能看出問題的本質。
2. 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很有深度,真是撥谷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撥谷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用手指在米飯上輕輕一撥,糠谷散開,同時想象自己撥開問題的表面,看到問題的本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撥谷,還有一些類似的成語,例如“識時務者為俊杰”、“識人善任”等,都是形容聰明、有見識的人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是個撥谷的人,總能找到我們玩捉迷藏的最好藏身之處。
初中生:只有撥谷之人才能看到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其他人都看不到。
高中生:撥谷之人在商業領域很有競爭力,他們善于發現市場的機會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