骸骨
成語(Idiom):骸骨(hái gǔ)
發音(Pronunciation):hái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尸骨,比喻事物的最基本的部分或殘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骸骨”源于古代對尸骨的稱呼,用來比喻事物最基本的部分或殘余。在描述一個事物時,骸骨是指該事物的核心或基礎,它代表著事物的本質和最重要的部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修辭手法,用以形容某個事物的核心或基本部分。也可用于比喻某個事物的殘余或極度衰弱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有人喪其妻而求娶,其子曰:‘無妻可得娶者矣。’其父曰:‘骸骨何所至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喪失了最重要的東西,只剩下骸骨,表達了事物的核心和基本部分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相同的“骸骨”字組成,用以強調事物的核心和基本部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骸骨就是技術實力。
2. 他的演講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只是一些空洞的骸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骸骨”這個詞語,想象一個人的身體只剩下骸骨,表示他已經失去了所有肌肉和器官,只剩下最基本的部分。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骸骨”相關的成語,如“骨肉”、“白骨”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找到了一副骸骨模型,可以學習人體結構。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故事的骸骨是主人公的勇氣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 高中生(16-18歲):這部電影的骸骨是導演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揭示。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項目的骸骨是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結合。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