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俘
成語(Idiom):傷俘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g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傷害俘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傷俘是指在戰爭或沖突中傷害敵方俘虜。這個成語強調了對俘虜的不人道行為,違背了人道主義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和譴責那些對戰爭俘虜不尊重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對待弱者的殘酷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傷俘”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率領楚軍與劉邦率領的漢軍進行激烈戰斗。在一次戰斗中,項羽俘虜了大量的漢軍士兵,但他卻下令將這些俘虜全部殺掉,不留一個活口。這個殘忍的行為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和批評,后來就形成了成語“傷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傷”和名詞“俘”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戰爭中,我們應該遵守國際人道法,不得傷俘。
2. 那些傷俘的士兵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3. 戰爭中的殘忍行為,如傷俘,應該受到譴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傷俘”這個詞語的意思,來記憶它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戰場上傷害被俘虜的敵方士兵,這樣就能夠很容易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戰爭中的人道主義問題,如國際人道法和戰爭罪等。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和國際組織的官方網站來深入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愛護動物,不要傷俘它們。
2. 初中生:戰爭中的傷俘行為是違法的。
3. 高中生:傷俘的行為違背了人道主義原則,應該受到譴責。
4. 大學生:作為國際公民,我們應該關注并反對任何傷俘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