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急
基本解釋
謂嚴峻急迫。《后漢書·鄭興傳》:“日君象而月臣象,君亢急則臣下促迫,故行疾也。”
成語(Idiom):亢急(kàng jí)
發音(Pronunciation):kàng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急迫、緊張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亢急指的是非常急迫、緊張的狀態,形容情緒激動、焦慮不安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在緊急情況下的表現,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緊迫的局勢或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十一年》:“明年,秋七月,亢急而死。”這句話描述的是魯國的哀公在位第十一年的秋天,因為政務繁忙而緊張過度,最終導致他的死亡。從此以后,“亢急”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人在緊急情況下表現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亢急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其中“亢”表示情緒激動,焦慮不安;“急”表示緊迫、急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表情亢急,似乎有什么重要事情要發生。
2. 考試前的最后幾天,同學們都顯得亢急不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亢”字的上面是“臥”,形象地表示人在緊張時身體緊繃;而“急”字的下面是“心”,表示人在急迫時心情焦慮。通過這種聯想,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亢急”相近的成語,如“心急如焚”、“急如星火”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等待著放學鈴聲響起,心情亢急地想馬上回家。
2. 初中生(14歲):考試前一天,同學們都亢急地背誦著課文,準備迎接挑戰。
3. 高中生(17歲):高考即將來臨,同學們都亢急地備戰,希望取得好成績。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亢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