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泥
基本解釋
(1).丹元和泥丸的合稱。道教謂丹元為心,泥丸為腦。 唐 李商隱 《戊辰會靜中出貽同志二十韻》:“林洞何其微,下僊不與羣。丹泥因未控,萬刼猶逡巡。”
(2).紅色的印泥。 清 顧炎武 《路舍人家見東武四先歷》詩:“印用 文淵閣 ,丹泥勝珠琲。”
成語(Idiom):丹泥
發(fā)音(Pronunciation):dān n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色彩紅潤、美麗動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丹泥是由“丹”和“泥”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丹”指的是紅色,通常用來形容紅潤、美麗的顏色;“泥”指的是泥土,表示粘附在物體上的東西。因此,丹泥形容人或物色彩紅潤、美麗動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丹泥常用于形容人的容貌、面色紅潤,也可用來形容事物的顏色鮮艷。可以用于贊美人的美麗或事物的鮮艷,也可以用于形容畫作、花朵等具有紅潤色彩的物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丹泥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它常常出現(xiàn)在詩詞歌賦中,用來形容人物的美麗和色彩的艷麗。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觀念有關,他們常常將紅色視為美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丹泥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其中形容詞為丹,名詞為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臉色紅潤如丹泥,看起來非常健康。
2. 這幅畫的顏色像丹泥一樣鮮艷動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丹泥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臉上涂滿了紅色的泥巴,紅潤的顏色讓人印象深刻,這樣就能夠記住丹泥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顏色相關的成語,例如“青黃不接”、“白璧無瑕”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臉紅得像丹泥一樣,看起來非常可愛。
2. 初中生:這幅畫的色彩鮮艷如丹泥,給人一種熱烈的感覺。
3. 高中生:他的臉上涂滿了紅色的泥巴,紅潤得像丹泥一樣,讓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