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口
基本解釋
(1).形容人能言善辯。《漢書·藝文志》:“《田子》二十五篇。名 駢 , 齊 人,游 稷下 ,號 天口駢 。”《文選·任昉<宣德皇后令>》:“辯析天口,而似不能言。” 李善 注引《七略》:“ 齊 田駢 好談論,故 齊 人為語曰 天口駢 。天口者,言 田駢子 不可窮,其口若事天。”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樂論天口,誰其與京。”
(2).謂代天說話。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夫圣人為天口,賢人為圣譯。是故圣人之言,天之心也;賢者之所説,圣人之意也。”
(3).星宿名,即畢宿。
成語(Idiom):天口(tiān kǒu)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常說的天上有口,各種言行都能被神明知曉,形容人的言行應該謹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天口”源自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信仰觀念,認為天神能夠洞察人間一切。因此,人們常常說“天上有口,人間有記”,即使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自己的言行也會被神明所知曉。成語“天口”用來形容人的言行應該小心謹慎,遵守道德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天口”常用于勸告他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遵守道德準則。可以用于教育場合、工作場合以及日常交流中,提醒他人要謹言慎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成語“天口”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明確。然而,它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于言行的重視和對神靈監視力量的信仰。這種信仰使得人們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以免遭到神明的懲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天口”的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天”和“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總是記得“天上有口,人間有記”。
2. 在這個社交媒體時代,我們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天口”無處不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天口”與天空中的嘴巴形象聯想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另外,可以構建一句簡單的口訣,如“謹言慎行須記心,天上有口人間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文化中的信仰觀念和成語的用法,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天口”相關的成語,如“言傳身教”、“言之鑿鑿”等。這些成語都與言行有關,可以幫助提升自己的修養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知道“天口”的意思是天上有口,人間有記,所以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2. 初中生:老師常常告訴我們,要謹言慎行,因為“天口”無處不在。
3. 高中生:成年人應該懂得自己的責任,要時刻謹記“天上有口,人間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