踖藉
成語(Idiom):踖藉(jí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jí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恭敬有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踖藉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兩個字組成。踖(jí)指行走時小心謹慎,藉(jié)指借助。踖藉的基本含義是指言辭舉止謹慎恭敬,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和禮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踖藉常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談舉止有禮貌、恭敬。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與長輩、上級、客人或其他需要尊重的場合中表現出的謙遜和恭敬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踖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周官·踖藉》中,是一種古代官員在儀式上的行為規范。在古代社會中,官員們需要遵守一定的禮儀規范,包括對長輩、上級和客人的尊重和禮貌。踖藉成語就是從這個背景中衍生出來的,用來形容人們在言辭舉止中表現出的尊重和恭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踖藉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長輩總是踖藉有加,從不失禮。
2. 在與客人交談時,他總是踖藉地說話,顯得十分有禮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踖藉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行走時小心翼翼地走在一條藉上,表示他非常謹慎和恭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禮貌、尊重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恭敬有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學校里對老師總是踖藉地說話。
2. 初中生:我們在參觀博物館時,向導講解得很好,我們都踖藉地聽。
3. 高中生:在面試時,我會展現出踖藉的態度,以顯示出我對公司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