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軍
基本解釋
讓軍隊停止前進?!?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項羽本紀》:“ 漢王 乃追 項王 至 陽夏 南,止軍?!薄稌x書·苻堅載記下》:“諸將請乘勝入城, 堅 懼為 沖 ( 慕容沖 )所獲,乃擊金以止軍。”《資治通鑒·漢高帝三年》“﹝ 韓信 軍﹞未至 井陘口 三十里,止舍” 元 胡三省 注:“止軍而舍息也。”
成語(Idiom):止軍
發音(Pronunciation):zhǐ j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停止軍隊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止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止”表示停止,而“軍”表示軍隊。止軍的基本含義是停止軍隊行動,即指軍隊停止進攻或撤退。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在戰爭或沖突中,某一方停止軍事行動,以達到某種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止軍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軍事行動的停止。它可以用來指戰爭中的停戰,也可以用來形容軍隊在戰略上的撤退。此外,止軍還可以引申為停止任何形式的行動,不僅僅局限于軍事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止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這本古代歷史書中。據傳,公元前548年,齊國的君主齊襄公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向周邦彥進攻。然而,當齊軍快要攻占周邦彥的城池時,齊襄公突然下令停止軍隊行動,讓他們撤退。這一意外的舉動讓齊國的將士們感到困惑,但齊襄公的目的卻是為了向周邦彥示好,以求達成和平。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并形成了成語“止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止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止”表示停止,而“軍”表示軍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戰爭的最后階段,雙方決定止軍,以避免更多的傷亡。
2. 盡管軍隊已經取得了勝利,但將軍還是下令止軍,以避免過度擴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止軍”這個成語與停止軍隊行動的概念聯系起來來記憶。想象一個將軍在戰場上高舉手中的旗幟,命令軍隊停止前進,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軍事相關的成語,如“兵不厭詐”、“出奇制勝”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游戲中,小明突然停下來,對其他隊員說:“我們先止軍一下,再制定下一步的戰略?!?/p>
2. 初中生:歷史課上,老師講到戰爭時,有的國家會突然止軍,以示和平的誠意。
3. 高中生:在小說中,主人公是一位將軍,他經歷了無數次的止軍和進軍,最終取得了勝利。
4. 大學生:國際關系課上,教授講解了不同國家在戰爭中的止軍策略,以及其背后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