儻使
成語(Idiom):儻使(tǎng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táng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臨時指派人員擔任某項工作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儻使是由“儻”和“使”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儻”原指臨時、暫時,表示臨時的、短期的;“使”指派遣、任命。儻使的基本含義是指臨時指派人員擔任某項工作的情況。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在緊急情況下,臨時調派人員來完成某項任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儻使一詞常用于形容突發事件或緊急情況下,臨時調派人員來完成任務的情況。例如,在某公司舉辦的大型活動上,由于某個工作人員臨時有事無法參與,公司領導臨時調派其他人員來代替完成該工作,這就可以用“儻使”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一年》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春秋時期,魯國國君哀公要迎娶齊國公主,但由于魯國的禮儀習俗與齊國不同,哀公需要派遣一位有經驗的使臣前往齊國請教。然而,哀公身邊沒有合適的人選,于是臨時從宮廷中挑選了一位年輕的宦官,臨時任命他為使臣,前往齊國請教。這個故事成為了“儻使”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公司突然發生了緊急情況,領導臨時儻使了幾位員工去處理。
2. 在這次突發事件中,他被儻使去處理緊急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在緊急情況下,領導突然從人群中臨時挑選一位人員,指派他去完成任務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臨時、暫時相關的成語,如“臨時抱佛腳”、“臨時工”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突然生病了,我們班的班長被儻使去代課。
2. 初中生:學校突然來了一位重要客人,校長儻使了我們班的學生去接待。
3. 高中生:考試期間,因為某個監考老師有事無法到場,學校臨時儻使了一位教務處的工作人員來代替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