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纛
基本解釋
(1).猶牙旗。纛,大旗。 唐 韓愈 《山南鄭相公酬答依賦十四韻以獻》:“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坌坲。” 宋 曾鞏 《邊將》詩:“二子按轡行邊隅,牙纛宛轉(zhuǎn)翻以舒。” 清 吳偉業(yè) 《思陵長公主挽詩》:“牙纛看吹折,梯衝舞莫當。”
(2).指將帥。 清 史致諤 《同治元年稟左宗棠》:“自揣任重才疏,遠離牙纛,不克時時稟承偉略,深用競惶。”
成語(Idiom):牙突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á d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牙齒尖銳如突出的刀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牙突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牙齒尖銳如突出的刀劍。這個成語比喻人的口腔中的牙齒如同鋒利的武器一般,能夠給人以傷害或威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牙齒尖銳而鋒利,有攻擊性或威脅性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口才或言辭犀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牙突這個成語源于《漢書·霍光傳》中的一句話:“霍光牙突,終不自失。”霍光是西漢時期的一位重要官員,他以聰明智慧和犀利的口才著稱。因此,人們用“牙突”來形容他的牙齒鋒利如刀劍,喻意他的口才犀利。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牙齒如同牙突一般,一笑起來讓人感到有些恐懼。
2. 她的牙齒尖銳如牙突,說話總是帶著一絲威脅的意味。
3. 這個演講者的口才真是厲害,他的每一個詞都像是從牙突中擠出來的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牙齒鋒利如刀劍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嘴里長滿了鋒利的牙齒,像是一把把尖銳的刀劍。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xué)習(xí)其他與牙齒相關(guān)的成語,比如“龍牙虎齒”、“牙尖嘴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的牙齒像牙突一樣鋒利。
2. 初中生:她的笑容中露出了一口牙突。
3. 高中生:他的牙齒尖銳如牙突,每次開口都能嚇到別人。
4. 大學(xué)生:這位教授的牙齒鋒利如牙突,他的講座總是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