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頭
成語(Idiom):板頭(bǎn tóu)
發音(Pronunciation):bǎn t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頭腦遲鈍、不靈活,思維僵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板頭”形容一個人的頭腦遲鈍,思維不靈活,缺乏創新和靈感。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思維僵化,不善于思考和適應新的情況,缺乏靈活性和創造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思維固執、不愿意接受新觀念、缺乏創新能力的人。也可以用來警示自己不要陷入思維定勢,要保持靈活的思維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板頭”最早出自《莊子·外物》:“彼以蛇為師,有狐貍之朋。仕者不知其能,以為麋鹿之能遠也。麋鹿之朋曰:‘子之不及也,固已。然而子之使人獨處,不與人交,固已。不知子之所為者,子之板頭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只聽從蛇的教導,與狐貍交朋友,就會變得思維僵化,像板頭一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板”表示硬板,第二個字“頭”表示人的頭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思維僵化,完全是個板頭。
2. 這個項目需要創新思維,不能讓板頭來負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板頭”這個形象來記憶,想象一個人的頭部像硬板一樣僵硬,無法轉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思維靈活性和創新能力相關的成語,如“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的思維像板頭一樣,從不愿意嘗試新鮮的事物。
2. 初中生(14歲):老師說他思維僵化,像個板頭,總是按照老一套的方式做事情。
3. 高中生(17歲):他的創新能力太差了,完全是個板頭,無法應對新的挑戰。
4. 大學生(20歲):他思維不夠靈活,總是固步自封,真是個板頭。
5. 成年人(30歲):我曾經是個板頭,但后來意識到需要改變,開始學習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