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服
成語(Idiom):竦服
發音(Pronunciation):sǒng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敬畏、恭敬服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竦服指對權威或者偉大的人表示敬畏,心生敬服之情。形容對有才德、有威望的人心生敬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竦服一般用于形容對長輩、尊長、有才德的人或者偉大的事物表示敬佩、敬畏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竦服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隱公三十一年》。故事中,晉國隱公去世后,其弟晉國文公繼位。晉國文公在位時,尊崇禮教,治理國家有方。有一天,文公在殿上看到一只鳥停在殿柱上,然后展翅飛起,文公感嘆道:“鳥之飛也,未嘗不自為也;人之竦服也,未嘗不自服也。”意思是說,鳥飛行是自然的行為,而人對有德行的人表示敬服也是自然的行為。從此,竦服成為一個形容對有德行的人表示敬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竦服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竦”和動詞賓語“服”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識淵博、品行高尚,讓人不禁竦服。
2. 面對偉大的科學家,我深感竦服,他們的貢獻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竦服”拆分成兩個詞來記憶。竦可以聯想為豎起,表示對有德行的人感到敬佩,服可以聯想為服從,表示對有德行的人心生敬服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敬仰”、“欽佩”等來擴展對表示敬佩之情的詞語的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我對我的爸爸媽媽竦服不已,他們是我最敬佩的人。
中學生(13-18歲):老師的教誨讓我心生竦服,我會更加努力學習。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面對那位偉大的科學家,我深感竦服,他的研究成果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