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閣
基本解釋
亦作“ 飛閤 ”。1.架空建筑的閣道。《三輔黃圖·漢宮》:“帝於 未央宮 營造日廣,以城中為小,乃於宮西跨城池作飛閣,通 建章宮 ,構(gòu)輦道以上下。”
(2).高閣。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詩:“凝霜依玉除,清風(fēng)飄飛閣。”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瑤光寺》:“ 高祖 在城內(nèi)作 光極殿 ,因名 金墉城 門為 光極門 ,又作重樓飛閣,遍城上下,從地望之,有如云也。” 唐 趙彥昭 《人日侍宴大明宮應(yīng)制》詩:“平樓半入 南山 霧,飛閤旁臨東墅村。”
成語(Idiom):飛閣
發(fā)音(Pronunciation):fēi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樓閣、宮殿等建筑的造型高聳、雄偉壯麗。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閣是由兩個詞語組成,飛和閣。飛指高聳、矗立,閣指樓閣、宮殿。飛閣形容建筑物高大、雄偉壯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飛閣一詞常用于形容宏偉的建筑,也可用于形容詩文筆調(diào)高遠(yuǎn)、雄奇壯麗的藝術(shù)作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飛閣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杜牧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一》中:“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嗟余聽鼓應(yīng)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聞機(jī)杼聲聲急,唯聞風(fēng)雨聲聲切。何須問短景長恨,不如懷舊空虛詠。飛閣流丹,砌成碧玉欄。纖窗紫薇,朱戶繡鴛鴦。朱顏辭鏡花辭樹,綠鬢如云雙蛾翠。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這首詩中描述了一座高聳壯麗的樓閣,由此形成了“飛閣”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飛閣巍峨壯麗,是城市的地標(biāo)之一。
2. 他的詩歌寫得宛轉(zhuǎn)高遠(yuǎn),如同飛閣一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飛閣”形象化為一座高聳壯麗的樓閣,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形容建筑物的成語,如“云集”、“鱗次櫛比”等,以豐富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8歲):那座飛閣像一只巨鳥,展翅欲飛。
2. 初中生(14歲):城市中的高樓大廈,形成了一片飛閣的景象。
3. 高中生(17歲):他的詩歌像飛閣一樣高遠(yuǎn),給人以無限遐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