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粗袍糲食 (cū páo lì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cū páo lì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過著粗糙的生活,穿著粗布衣服,吃著粗糙的食物。形容生活貧苦,衣食簡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粗袍指的是粗糙的衣服,糲食指的是粗糙的食物。粗袍糲食形容生活簡陋,衣食貧乏,生活水平低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貧困的人的生活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或者某個時代的經濟狀況較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的一個故事。主父列是一個非常貧苦的人,他的衣服破舊,食物簡陋。但是他并不以此為苦,而是一直專心致志地學習。最終,他通過勤奮努力,成為了一個有很高地位的官員。因此,粗袍糲食成為了形容他貧苦卻勤奮向上的生活態度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粗袍糲食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分別表示衣服和食物的粗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生活在農村,一直過著粗袍糲食的日子。
2. 這個地區經濟落后,很多人還在過著粗袍糲食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粗袍糲食與穿著破爛衣服、吃著簡單食物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生動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貧困、生活態度相關的成語,如“衣食無憂”、“衣食父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是我們不過著粗袍糲食的日子。
2. 初中生:這個農村地區的孩子們,大部分都過著粗袍糲食的生活。
3. 高中生:在貧困的環境中,他依然保持著粗袍糲食的決心,努力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