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柄
成語(Idiom):霸柄(bà bǐng)
發音(Pronunciation):bà b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柄桿或權力被一個人壟斷或掌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霸柄源于《左傳·隱公元年》。霸柄的柄指的是權力的柄,霸柄的意思是一個人壟斷或掌握了權力,形成一種霸道的態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掌握了權力后,傲慢、專橫地對待他人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權力濫用、霸道橫行的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霸柄的故事起源于《左傳·隱公元年》。故事中,晉國隱公將權力交給了一個叫做霸邑的人,霸邑就掌握了晉國的權力,成為了霸主。由此,霸柄一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表示權力被某人壟斷或掌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霸柄一方,對待下屬非常傲慢。
2. 這個領導霸柄一方,不聽取他人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柄桿”相關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緊緊抓住權力的柄桿,不肯放手,形成霸道的態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霸權制度,以及權力濫用對社會和個人帶來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霸柄一方,不讓我們參加活動。
2. 初中生:班里有個同學霸柄一方,總是憑借權力欺負我們。
3. 高中生:政府官員霸柄一方,導致社會腐敗嚴重。
4. 大學生:公司老板霸柄一方,員工沒有發言權。
5. 成年人:政府官員霸柄一方,導致民眾權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