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
基本解釋
◎ 入室 rùshì
[gain the mastery of] 比喻學問或技能已達到深奧的境界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論語·先進》
雖受業門徒,非入室弟子,莫得親言。——《晉書·楊軻傳》
雖已登堂,尚未入室
詳細解釋
語出《論語·先進》:“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邢昺 疏:“言 子路 之學識深淺,譬如自外入內,得其門者。入室為深, 顏淵 是也;升堂次之, 子路 是也。”后以“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藝得到師傳,造詣高深。 漢 揚雄 《法言·吾子》:“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如 孔氏 之門用賦也,則 賈誼 升堂, 相如 入室矣。” 唐 杜甫 《丹青引》詩:“弟子 韓干 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 康有為 《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學者》詩:“會見降岳出豪雋,峨峨入室光炎天。”參見“ 入室升堂 ”。
成語(Idiom):入室(rù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rù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接納、被錄用、被收入某個單位或組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入室是指一個人被接納、被錄用或者被收入某個單位、組織或者機構中。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人得到重用或被選中,表示被接納并進入某個特定的圈子或機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入室可以用于描述某人被錄用后進入某個公司或機構,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被接納進入某個團隊、組織或社群。此外,入室也可以用來形容被選中參加某個特定活動或項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當時的國君昭公要選宮女,有一個叫褒姒的女子,她被選中后被宮廷接納,成為了昭公的妻子。因此,“入室”一詞逐漸用來形容某人被接納進入某個機構或團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式成語,“入”為動詞,表示進入、加入;“室”為名詞,表示某個單位、組織或機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不懈努力,終于入室了這家知名公司。
2. 她在面試中表現出色,成功入室這個研究團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入室”與“被錄用”、“被接納”等詞語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此外,可以用“入室”來形容一個人進入了一個新的環境或圈子,可通過想象自己進入一個房間的場景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入室”相關的成語,如“入木三分”、“入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在班級的辯論賽中表現出色,被老師選中入室參加學校的辯論隊。
2. 初中生:小紅在學校的音樂比賽中獲得第一名,被選中入室參加學校的樂團。
3. 高中生:小王通過高考考了一個好成績,被一所名校錄取,成功入室。
4. 大學生:小李在實習期間表現突出,被公司錄用并入室成為正式員工。
5. 成年人:小張在一次面試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成功入室一家知名企業。
希望以上關于“入室”詞語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