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榴
基本解釋
安石榴的省稱。 南朝 梁簡文帝 《大同八年秋九月》詩:“長樂含初紫,安榴拆晚紅。” 唐 皮日休 《石榴歌》:“蕭娘初嫁嗜甘酸,嚼破安榴千萬粒。” 宋 盧祖皋 《水龍吟·淮西重午》詞:“流光又是,宮衣初試,安榴半吐。”參見“ 安石榴 ”。
成語(Idiom):安榴(ān liú)
發音(Pronunciation):ān l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安定,不受外界誘惑或干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榴的“安”指心情平靜安定,榴則是指榴花。榴花開放時,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香氣,引來眾多蜜蜂和蝴蝶。因此,安榴比喻人的心情平和安定,不受外界的誘惑或干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心情平靜,不受外界干擾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困境中保持冷靜和理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世說新語·言語》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晉代官員王導的兒子王戎,因為被人告發貪污受賄,被貶到了一個偏遠的地方。但是他在這個地方卻過得很安逸,心情平靜,沒有受到外界的干擾。后來,當他被調回京城時,有人問他在偏遠地方怎么能過得這么安逸,他回答說:“榴花飄香,不受蜂蝶擾。”后來,人們就用“安榴”來形容一個人心情平靜,不受外界干擾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賓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保持著安榴的心態。
2. 她對外界的誘惑毫不動搖,一直保持著安榴的狀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安榴”拆分為“安”和“榴”,并聯想到榴花散發出的香氣,表示一個人心情平靜,不受外界干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心情、情緒相關的成語,如“心平氣和”、“心曠神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前保持了安榴的心態,所以考得很好。
2. 初中生:她在面對困難時總是能保持安榴的心態,讓人很佩服。
3. 高中生:他在競賽中保持著安榴的心情,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4. 大學生:我希望能夠保持安榴的心態,不受外界的干擾,專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