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象
基本解釋
木雕的人像。 漢 王充 《論衡·感虛》:“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乃得歸。”
成語(Idiom):木象
發音(Pronunciation):mù x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事物雖然外表相似,但實際上卻有很大差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木象”由“木”和“象”兩個字組成。“木”表示事物的外形,而“象”表示事物的本質。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兩個事物在外表上看起來相似,但實際上卻有本質上的差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兩個看起來相似但實際上有本質差別的事物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例如,當我們在購物時,看到兩個商品外觀相似,但一個是名牌產品而另一個是山寨產品,我們可以說這兩個商品是“木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傳說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中,梁山伯和祝英臺是兩位相愛的年輕人,他們在外貌上非常相似,以至于被人們稱為“木象”。然而,他們的身份和家庭背景卻有很大的差別,導致了他們無法在一起生活。因此,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木象”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其他的修飾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人長得很像,簡直是木象。
2. 這兩本書的封面很相似,但內容卻是木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看起來相同的木雕,但一個是普通的木雕,而另一個是由名師親手雕刻的精美木雕。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木象”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來擴展對比能力和詞匯量。一些類似的成語包括“一毛不拔”、“同病相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兩個蘋果看起來一樣,但一個是紅富士,一個是普通的紅蘋果,它們是木象。
2. 初中生:這兩個電腦配置看起來相似,但一個是高端游戲電腦,一個是辦公電腦,它們是木象。
3. 高中生:這兩個考試題目的形式相似,但一個是選擇題,一個是簡答題,它們是木象。
4. 大學生:這兩個公司的產品外觀相似,但一個是正版產品,一個是盜版產品,它們是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