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 shēn zuò zé ㄧˇ ㄕㄣ ㄗㄨㄛˋ ㄗㄜˊ以身作則(以身作則)
◎ 以身作則 yǐshēn-zuòzé
[set an example by one's own action;play an examplary role] 以自身的實際行動給人做出榜樣
詞語解釋
yǐ shēn zuò zé ㄧˇ ㄕㄣ ㄗㄨㄛˋ ㄗㄜˊ以身作則(以身作則)
用自己的行動作出榜樣。 毛澤東 《論聯合政府》:“艱苦奮斗,以身作則,工作之外,還要生產,獎勵廉潔,禁絕貪污,這是 中國 解放區的特色之一。” 巴金 《家》二五:“這其間不顧一切阻礙以身作則做一個開路先鋒的便是 許倩如 ?!?span id="qurg5d4" class="diczx1">《人民文學》1977年第1期:“他艱苦樸素,處處以身作則?!?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以身作則
成語(Idiom):以身作則 (yǐ shēn zuò zé)
發音(Pronunciation):yǐ shēn zuò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以自己的行為做榜樣,引導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以身作則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美德觀念,意為通過自己的行為和榜樣來引導他人,激勵他人向更高的標準努力。這個成語強調個人的行為對于他人的影響力,要求個人在道德、品德和行為上都要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以身作則常常用于教育、領導和社會道德的語境中。它強調了個人的行為對于他人的影響力,鼓勵人們在各個領域中做出正確、正直、高尚的行為,以此來影響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離婁下》是以身作則這個成語的最早出處。故事講述了孟子的一個弟子離婁在家中偷盜,孟子得知后堅決不接受他的拜訪。離婁深感愧疚,決定自我反省并改正錯誤。過了一段時間,離婁再次去拜訪孟子,孟子對他說:“你的改變是以身作則的最好例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身作則的結構是“以+身+作+則”,其中“以身”表示通過個人的行為,而“作則”表示做榜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學生會主席,你應該以身作則,帶領同學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2. 他以身作則,始終堅持不貪污受賄。
3. 老師要以身作則,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以身作則”:
1. 將“以身作則”分成四個部分,分別記憶每個部分的意義。
2. 將這個成語與一個具體的故事情節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其他榜樣和美德觀念,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以身作則,不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以身作則,帶領同學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我要以身作則,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以身作則,培養良好的學術道德和職業操守。
5. 成年人:作為家長,我們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守法守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