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瘠
成語(Idiom):罷瘠
發音(Pronunciation):bà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荒涼貧瘠,毫無生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罷瘠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罷”意為停止或結束,第二個字“瘠”意為貧瘠或荒涼。罷瘠一詞形容的是土地貧瘠、一片荒涼的景象,缺乏生機和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罷瘠常用于描述土地、環境或景象的貧瘠、荒涼。它可以用來形容農田的貧瘠、沙漠的荒涼、草原的干旱等。也可以用來比喻某個地方或某個領域的發展不景氣、缺乏活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罷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五年》中。當時,齊國的國君哀公因為政治不善而導致國家的財政困難,土地貧瘠,百姓生活艱難。這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這種貧瘠、荒涼的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罷瘠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土地罷瘠,連個雜草都長不出來。
2. 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整個城市一片罷瘠之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成語罷瘠。可以想象一個貧瘠的土地上,沒有一棵樹、一朵花,只有一片干燥的沙漠。這樣的景象給人一種荒涼、無望的感覺,就像是罷瘠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農業發展和土地資源的重要性。還可以學習其他與貧瘠、荒涼相關的成語,如“一窮二白”、“百孔千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片土地石頭多,一點也不適合種莊稼,真是罷瘠啊!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整個城市一片罷瘠之景。
3. 高中生:經過多年的環境破壞,這片森林已經變得罷瘠不堪,需要大力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