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猢猻入布袋 (hú sūn rù bù dài)
發音(Pronunciation):hú sūn rù bù d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壞人進入了好人的圈子或團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猢猻是指猴子,布袋是指裝東西的袋子。這個成語比喻壞人混入了好人的圈子或團體,以實施不良行為或違法活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壞人混跡于善良人群之中,對其進行欺騙、破壞等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說古代有個猢猻,它經常混跡于人們的村莊中,偷竊他人的財物。一天,它偷了一只布袋,里面裝滿了金銀財寶。猢猻得意地將布袋背在身上,以為自己成功了。然而,當它試圖從布袋中取出財寶時,卻發現自己無法再將手伸進去。由此,人們用“猢猻入布袋”來比喻壞人進入了好人的圈子,但最終會暴露自己的真面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猢猻入布袋的例子,看似和藹可親,實則心懷不軌。
2. 這個公司雇傭了一位猢猻入布袋的員工,結果導致了財務損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猢猻的形象與混入布袋的壞人聯系起來。同時,可以想象壞人進入好人團體后,最終會被揭穿的情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類似意義的成語,如“狼狽為奸”、“畫蛇添足”等,來擴大對類似情境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猢猻入布袋,壞人假裝成好人加入我們的班級。
2. 初中生:班里有個同學是猢猻入布袋,他在背后說我們壞話。
3. 高中生:在班級中,我們要小心猢猻入布袋的人,以免被他們利用。
4. 大學生:社交圈中常有猢猻入布袋的人,我們要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