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蹀
成語(Idiom):蹴蹀
發(fā)音(Pronunciation):cù d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蹂躪、踐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蹴蹀是一個形容詞,表示用力踩踏或踐踏,使之受到傷害或破壞。它常用來形容人們對事物的肆意踐踏或對他人的無情對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蹴蹀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人們對事物的不尊重、不珍視或惡意破壞的行為。可以用于文學作品、演講、社交場合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蹴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劉敬列傳》中。劉敬是漢朝的一位官員,他在任職期間對待百姓非常殘忍,肆意蹂躪百姓的權益,因此被人們稱為“蹴蹀劉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蹴蹀由兩個相同的動詞“蹴”和“蹀”組成,表示動作的重復或強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蹴蹀著別人的努力,毫不在意。
2. 這些珍貴的文物被人們蹴蹀成了碎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蹴蹀這個成語與踩踏、踐踏等詞語進行聯(lián)想,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用力踩踏著一些寶貴的東西,來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蹴蹀相關的成語,比如“蹂躪”、“踐踏”等。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新聞報道等來加深對蹴蹀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看到地上有只小鳥蛋,他小心翼翼地走過去,生怕蹴蹀了它。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環(huán)境越來越差,人們都應該保護環(huán)境,不要蹴蹀大自然。
3. 高中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要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果,不要蹴蹀他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