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
基本解釋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和 孟子 的并稱。 晉 張協 《洛禊賦》:“於是搢紳先生,嘯儔命友,攜朋接黨,冠童八九,主希 孔 孟 ,賓慕 顏 柳 。臨涯詠唫,濯足揮手。” 宋 王安石 《哭梅圣俞》詩:“棲棲 孔 孟 葬 魯 鄒 ,后始卓犖稱 軻 丘 。” 元 郝經 《原古上元學士》詩:“麟死九鼎淪,萬世無 孔 孟 。文字糠粃餘,扶藉不絶圣。” 清 朱軾 《<張子全書>序》:“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 孔 孟 為法。”
孔孟(kǒng mèng)
發音:kǒng mèng
基本含義:指孔子和孟子,泛指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詳細解釋:孔孟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被尊稱為“圣人”。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車,魯國人,被尊稱為“亞圣”。孔子崇尚禮儀、道德和人倫關系,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孟子則注重人性本善、天命和君臣之道。孔孟之道成為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核心思想。
使用場景:在中國文化中,常常用“孔孟”來形容儒家學派的思想和傳統價值觀。也可以用來指代儒家經典文化的研究或儒家學說的傳承。
故事起源:孔子和孟子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兩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和學說對中國古代和現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和言行被記錄在《論語》和《孟子》等經典中,成為后人學習和研究的重要資料。
成語結構:孔孟是一個雙音詞,由兩個姓氏組成。在成語中,孔孟代表了儒家學派的思想和價值觀。
例句:
1. 他的思想深受孔孟之道的影響。
2. 這部書詳細闡述了孔孟學說的精髓。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孔孟”這個詞語。可以想象孔子和孟子在一起討論儒家學說的場景,以及他們對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貢獻。
延伸學習:如果對孔孟學說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儒家經典文化和中國古代哲學。可以閱讀《論語》和《孟子》等經典著作,深入了解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和學說。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學習了孔孟的故事,他們是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學習孔孟之道,注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3. 高中生:我們在歷史課上學習了孔孟學派的思想和傳統價值觀。
4. 大學生:我對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非常感興趣,正在閱讀他們的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