耎毳
成語(Idiom):耎毳(ruǎn cuì)
發音(Pronunciation):ruǎn c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軟弱無能,沒有骨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耎毳是由“耎”和“毳”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耎”意為軟弱,沒有骨氣;“毳”意為羽毛,指人的體魄虛弱。耎毳形容一個人軟弱無能,沒有骨氣,缺乏堅定的意志力和勇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耎毳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缺乏勇氣和毅力,容易退縮或妥協的心態。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不敢面對困難,不敢擔當責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耎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一章中。莊子說:“夫耎毳者,以其不自助也。”莊子用耎毳來形容一個人軟弱無能,沒有骨氣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耎毳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這個人真是耎毳,連最簡單的問題都不敢面對。
2. 在困難面前,我們不能耎毳,要勇往直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耎毳”兩個字形象化,將“耎”想象成一個軟弱無力的人,將“毳”想象成一片脆弱的羽毛。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耎毳相似的成語,如“軟弱無能”、“沒有骨氣”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敢向老師請教問題,真是太耎毳了。
2. 初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不能耎毳,要勇敢面對。
3. 高中生:他因為害怕失敗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真是太耎毳了。
4. 大學生:面對挑戰,我們不能耎毳,要堅持不懈努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