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民
基本解釋
古時僅指木工。后指雕板排字工人。 宋 陶穀 《清異錄·手民》:“木匠總號運斤之藝,又曰手民、手貨。” 清 胡丹鳳 《重刊<呂東萊先生文集>序》:“時余方搜求遺籍,擇其文之足以載道者,付諸手民。” 鄭觀應 《<盛世危言>自序》:“先后參訂,付諸手民,定名曰《盛世危言》。” 艾蕪 《華僑詩人翻譯家黃綽卿》一:“一個年青的排字工人來看我,并作自我介紹,說他是《覺民日報》的手民。”
英文翻譯
1.[書] typesetter
成語(Idiom):手民(shǒu mín)
發音(Pronunciation):shǒu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民群眾自己動手、自己努力解決問題,不依賴外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手民是由“手”和“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手民的基本含義是指人民群眾自己動手、自己努力解決問題,不依賴外力。它強調了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手民也可以理解為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手民通常用來形容人民群眾自發組織、自力更生的精神和行動。它可以用來贊揚人民群眾在困難時期自己努力解決問題的精神,也可以用來鼓勵人們在面對困難時不畏艱難,勇敢地去解決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手民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農村社會。在那個時代,農民們常常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但他們總是勇敢地面對困難,自己動手解決問題。這種自力更生的精神和行動被贊揚為手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手民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其中,“手”表示人民群眾自己動手,表示動作的主體,“民”表示人民群眾,表示動作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災難面前,人民群眾展現出了強烈的手民精神。
2. 只有通過手民的努力,我們才能克服困難,實現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手”和“民”兩個字的關聯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人民群眾動手解決問題的場景,以及他們的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助于記憶和理解手民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手民相關的成語,如“自力更生”、“百折不撓”等,可以進一步拓展對自力更生精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像手民一樣,勇敢地面對困難,努力解決問題。
2. 初中生:手民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傳承和發揚。
3. 高中生: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培養手民精神,以應對各種挑戰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