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糝
成語(Idiom):曲糝 (qū sǎn)
發音(Pronunciation):qū s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性格或行為不正直,虛偽做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曲糝由兩個字組成,曲指彎曲、不直;糝指糊涂、愚昧。曲糝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不正直,虛偽做作,常常以假象來欺騙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曲糝一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行不正直,做作虛偽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言行舉止不真實,假意逢迎他人,表面上看似友善,實際上心懷不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曲糝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哀公十三年》:“曲糝之臣,其可敵忠臣乎?”這句話中的“曲糝之臣”指的是指做作虛偽的臣子,與忠臣相對。后來,人們將這個描述用作成語,形容做作虛偽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對你很好,實際上是個曲糝之人。
2. 這位政客總是一副曲糝的面孔,沒人能真正了解他的真實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曲糝的發音聯想為“去散”,表示將做作虛偽的人趕走,保持真實的品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要更深入學習成語,可以了解其他與虛偽、做作相關的成語,比如“偽善”、“假仁假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表情很曲糝,我不喜歡和他玩。
2. 初中生:班里有些同學總是曲糝著對待老師,但是背后卻說壞話。
3. 高中生:那個明星的微博上充滿了曲糝的言辭,根本不真實。
4. 大學生:在職場上,有些人為了博得領導的喜歡,總是曲糝著表現。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