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龜
基本解釋
古代印章鐫有龜鈕。雙龜謂兼掌二印。《文選·潘岳<馬汧督誄>》:“剔子雙龜,貫以三木。” 李善 注:“為督守及 關中侯 ,故雙龜也。” 唐 王維 《魏郡太守河北采訪處置使上黨苗公德政碑》:“朱軒駟馬,耀于衡門;紫綬雙龜,出入編戶。” 趙殿成 箋注引《后漢書》 李賢 注:“《漢舊儀》曰:銀印皆龜鈕,其文刻曰某官之章。 苗 為太守,又為採訪處置使,兼官二印,故曰雙龜。”
成語(Idiom):雙龜
發音(Pronunciation):shuāng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只烏龜相互追逐,形容爭斗不休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雙龜成語源自《莊子·外物》篇,其中記載了一個關于烏龜的故事。故事中,兩只烏龜相互追逐不休,無法分出勝負。這個故事被用來比喻兩個人或兩個團體之間的爭斗,雙方勢均力敵,無法決出勝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雙龜成語常用于形容兩個勢均力敵、爭斗不休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競爭激烈的商業競爭、政治斗爭或個人之間的爭斗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雙龜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著作《莊子·外物》。莊子以幽默的方式講述了兩只烏龜相互追逐的故事,用以表達人們爭斗不休的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雙龜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雙”和“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企業一直在競爭,像是雙龜一樣,無法分出勝負。
2. 他們兩個人之間的爭斗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就像是兩只雙龜在追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烏龜的形象來記憶雙龜成語。想象兩只烏龜相互追逐,無法分出勝負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競爭、爭斗相關的成語,如“爭先恐后”、“鷸蚌相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兩只烏龜追逐得很快,就像是雙龜一樣。
初中生:這兩個隊伍打得勢均力敵,就像是雙龜一樣無法分出勝負。
高中生:政治斗爭中,兩個政黨爭斗不休,就像是雙龜一樣。
大學生:商業競爭中,兩家公司勢均力敵,就像是雙龜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