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 zhǐ cè hé ㄧˇ ㄓㄧˇ ㄘㄜˋ ㄏㄜˊ以指測河(以指測河)
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飡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以指測河
成語(Idiom):以指測河
發音(Pronunciation):yǐ zhǐ cè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手指著河水來判斷水深。比喻根據片面的經驗或表面現象來推測事物的本質或全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以指測河是一個四字成語,由“以”、“指”、“測”和“河”組成。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有兩個人站在河邊,一個人伸手指向河水,以此來估計水的深淺。然而,由于河水的流動和變化,僅憑一指之力無法準確判斷河水的深度。因此,這個成語就形成了一個比喻,用來表示根據片面的經驗或表面現象來推測事物的本質或全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以指測河可以用于描述人們在判斷事物時僅憑表面現象或片面經驗進行推測的情況。例如,當某人僅憑外表判斷一個人的品質或能力時,可以說他以指測河。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于警示人們在做決策時要多方考慮,不要僅僅依靠表面現象或片面的信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的《文選·劉義慶集》中,但具體的故事起源已經無法考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preposition)+ 指(verb)+ 測(verb)+ 河(noun)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憑借自己的經驗以指測河,但最后發現自己的判斷是錯誤的。
2. 在做決策時,我們不能僅憑直覺以指測河,要多方考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以手指著河水來測量水深”。想象自己站在河邊,用手指著河水,卻發現無法準確判斷水的深度,從而引申出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以貌取人”(根據外貌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和“以毒攻毒”(使用同樣的毒藥來對付敵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能以書皮的顏色以指測河,要看書的內容才能判斷好壞。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不能以聽說的傳聞以指測河,要親自去了解真相。
3. 高中生:在選大學專業時,不能以熱門程度以指測河,要考慮自己的興趣和能力。
4. 大學生:在找工作時,不能以公司名氣以指測河,要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和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