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劫
成語(Idiom):寇劫(kòu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kòu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敵人的侵略和劫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寇劫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寇指外來的敵人,劫指搶劫、掠奪。寇劫的含義是指敵人的侵略和劫掠,形容戰亂時期人民遭受的苦難和災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寇劫一詞多用于描述歷史上的戰亂時期,也可用于比喻現實生活中的困境和災難。可以用于描述戰爭、劫掠和搶劫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寇劫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一文中,用來描述楚國被晉國侵略的情景。后來逐漸演變成描述戰亂和災難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寇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戰亂時期,人們遭受了無盡的寇劫。
2. 這個地區經歷了多次寇劫和搶劫,人民生活十分艱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寇劫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寇匪在掠奪財物的場景,將其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寇劫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文學作品,了解更多關于戰亂和災難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古代,人們常常遭受寇劫,生活很不安定。
2. 初中生:歷史上,許多城市曾經經歷過寇劫,人們的家園被毀壞。
3. 高中生:戰爭期間,無數人民遭受了寇劫,他們失去了家園和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