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輔
基本解釋
(1). 西漢 治理京畿地區的三個職官的合稱。亦指其所轄地區。 漢 初京畿官稱內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內史,與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稱三輔。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治所皆在 長安 城中。《漢書·景帝紀》:“三輔舉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請之。” 顏師古 注:“此三輔者,謂主爵中尉及左右內史也。”《太平御覽》卷一六四引《三輔黃圖》:“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內史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屬右扶風, 長安 以東屬京兆尹, 長陵 以北屬左馮翊,以輔京師,謂之三輔。”
(2).泛稱京城附近地區為三輔。 明 何景明 《送張元德侍御巡畿內》詩:“三輔自來多寇盜,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黃遵憲 《天津紀亂》詩之一:“何堪三輔地,棼亂遂如絲。”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為輔國將軍, 慕容評 為輔弼將軍,左長史 陽騖 為輔義將軍,謂之三輔。見《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五年》。
成語(Idiom):三輔(sān fǔ)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f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中國的三個輔助行政區域,即都城周圍的三個輔助區域。也指古代官府的三個輔助機構,即都城周圍的三個輔助機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輔是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域,包括京畿、冀州和幽州。這三個區域都位于都城周圍,起到輔助都城政治、經濟和軍事的作用。后來,三輔也指古代官府的三個輔助機構,即都城周圍的三個輔助機構。三輔成語常用來形容輔佐中央政府的重要地區或機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某個地區或機構在輔助中央政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人在輔助領導者或組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輔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用來指代古代中國的三個輔助行政區域。后來,這個詞擴展到指代古代官府的三個輔助機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輔是一個名詞,沒有固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是我們國家的三輔,對國家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他在公司的三輔地位十分重要,是老板的得力助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輔”這個詞與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域或官府機構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域和官府機構的相關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三輔”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住在三輔地區,離學校很近。
2. 初中生:我想了解一下古代中國的三輔是怎么組織的。
3. 高中生:這個機構在國家發展中起到了三輔的作用。
4. 大學生:我想研究一下三輔在古代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成年人:這個公司的三輔是經理、副經理和總監,他們共同管理公司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