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黍擘豚
成語(Idiom):燔黍擘豚(fán shǔ bò tún)
發(fā)音(Pronunciation):fán shǔ bò t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燔黍,燃燒黍稷,黍稷是古代的糧食作物;擘豚,剖開豬肉。形容大肆燒殺,殘忍暴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燔黍擘豚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殘忍暴虐,猶如燒殺黍稷和剖開豬肉一樣無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多用于文言文、古代小說和歷史故事中,用來描述那些殘忍暴虐的人或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燔黍擘豚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相傳,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有一個暴君,他殘忍無情,專橫跋扈。一天,他下令燒毀了整個農(nóng)田,將黍稷燒成灰燼,還將豬剖開。這樣的行為引起了人們的憤怒和反抗,最終暴君被推翻。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燔黍擘豚是由兩個動詞性成語組成的,并列結(jié)構(gòu),形容詞性成語放在前面,后面跟著名詞性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暴君燔黍擘豚,殘忍至極。
2. 他的行為猶如燔黍擘豚,令人發(fā)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燔黍擘豚的意思聯(lián)想成“燒殺黍稷和剖開豬肉”,這樣可以更容易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yīng)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聽說古代有一個暴君,他燔黍擘豚,好殘忍??!
2. 初中生:老師講了一個關(guān)于燔黍擘豚的故事,我覺得暴君真是太可怕了。
3. 高中生:歷史課上學(xué)到了燔黍擘豚這個成語,形容那個暴君的行為真是令人發(f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