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時
基本解釋
[釋義]
(副)什么時候。
[構成]
偏正式:幾(時
[例句]
你們幾時走?(作狀語)
英文翻譯
1.what time; when
詳細解釋
◎ 幾時 jǐshí
[when;what time] 什么時候,哪一天
你幾時來
(1).多少時候。 漢武帝 《秋風辭》:“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水滸傳》第四四回:“ 楊林 問道:‘二位兄弟在此聚義幾時了?’”
(2).指不長的一段時間。《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小童對 趙縣君 ﹞説:‘他這幾時只在下處,再不到外邊去。’” 清 李漁 《凰求鳳·酸報》:“這等説起來,又有幾時躭擱了。”
(3).什么時候。 唐 杜甫 《天末懷李白》詩:“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宋 蘇軾 《儋州》詩之二:“荔枝幾時熟,花頭今已繁。”《西游記》第八回:“大仙道:‘取經(jīng)人幾時方到?’”
成語(Idiom):幾時
發(fā)音(Pronunciation):jǐ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時間的不確定,相當于“何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幾時是由“幾”和“時”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表示對時間的疑問或不確定。它常用來詢問某個事件或行動將在何時發(fā)生,也可用于表達對未來的期待或不確定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幾時常用于日常會話、書面語和文學作品中。它可以用于詢問他人的計劃、約會時間等,也可以用于表達自己對某個事件或行動的期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幾時這個成語的起源尚無確切的記載,但它是中國古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時間的表達方式之一。在古代,人們沒有精確的時鐘和日歷,所以常用“幾時”來詢問時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幾時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你幾時有空?我們可以一起去看電影。
2. 幾時能收到快遞?我等了好幾天了。
3. 幾時才能見到你,我真的好想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何時”進行比較來記憶幾時的含義。幾時與何時的意思相近,都表示對時間的疑問或不確定,只是表達方式稍有不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時日無多”、“時光荏苒”等,以豐富對時間的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幾時可以吃午飯?
2. 小學生(7-12歲):老師,幾時開始放假?
3. 中學生(13-18歲):我?guī)讜r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19-22歲):幾時才能畢業(yè)找到好工作?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幾時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