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鞭長不及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cháng bù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鞭子的長度不夠長,無法及時打到遠處的目標。比喻力量不夠,無法及時解決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鞭長不及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力量不夠,無法及時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鞭子是一種用來驅趕牲畜或打擊的工具,而鞭長則是指鞭子的長度,如果鞭子不夠長,就無法打到遠處的目標。這個成語比喻力量不夠強大,無法達到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鞭長不及常常用來形容某個人或某個組織的能力不夠強大,無法解決或達到某個目標。可以用于各種情境,比如工作、學習、競爭等等。例如,當一個團隊在完成一個項目時,由于時間不夠充裕或者人力資源不足,無法按時完成任務,就可以說他們的力量鞭長不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呂不韋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官員呂不韋,他想要通過給孟子送禮來得到官職。于是他給孟子送了一匹千里馬,但是孟子卻沒有接受禮物。呂不韋非常生氣,說:“我的禮物鞭長不及。”意思是說他的禮物不夠重要,無法引起孟子的重視。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引用,形成了成語“鞭長不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鞭”、“長”、“不”、“及”。其中,“鞭”是名詞,表示一種用來驅趕牲畜或打擊的工具;“長”是形容詞,表示長度長;“不”是副詞,表示否定;“及”是動詞,表示到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能力鞭長不及,無法完成這個任務。
2. 這個組織的資源鞭長不及,無法應對突發事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鞭長不及”這個成語與鞭子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鞭子不夠長,無法打到遠處的目標。可以通過畫圖、編故事等方式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力不從心”、“力不勝任”等,來進一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昨天寫作業鞭長不及,沒能按時完成。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體育設施鞭長不及,沒有足夠的場地供學生鍛煉。
3. 高中生:我在準備高考時,發現自己的知識面鞭長不及,需要更多的努力來彌補。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