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瓢
基本解釋
神話傳說中天神行雨用的瓢。 宋 蘇軾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天未明》詩:“安得夢隨霹靂駕,馬上傾倒天瓢翻?” 明 李東陽 《愛民》詩:“愿向天瓢分一滴,徧將恩雨灑蓬蒿。” 沉礪 《晚眺》詩:“不旋地軸移三島,便借天瓢洗九州。”
成語(Idiom):天瓢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p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雨水非常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瓢是由“天”和“瓢”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瓢是古代用來盛水的器具,天瓢指的是天空中傾盆大雨,形容雨水非常大。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雨勢非常猛烈,雨水如瓢潑一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下雨時雨勢非常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天瓢的故事并不多見,但這個成語的來源與古代神話傳說有關。傳說中,古代有一位名叫“大禹”的帝王,他治理洪水的本領非常高超。有一天,大禹巡視各地時,遇到了一場狂風暴雨,雨勢非常大,仿佛天上倒下來的瓢一樣。大禹見狀,立即施展神通,調節天地之氣,使雨勢漸漸緩和。從此以后,人們用“天瓢”來形容雨勢非常大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瓢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天下了一場天瓢,街上都被淹了。
2. 雨下得太大了,簡直就像天瓢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天瓢”與下雨的場景進行聯想,想象雨水如瓢潑般傾盆而下的情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天氣相關的成語,例如“如雷貫耳”、“風和日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放學的時候下了一場天瓢,我淋濕了。
2. 初中生:昨晚下了一場天瓢,我家的花園都被淹了。
3. 高中生:這個夏天雨水真是不爭氣,經常下個不停的天瓢。
4. 大學生:我記得去年夏天,有一天下了一場天瓢,導致校園里的道路都積水了。